首頁 >服務項目> 攝護腺癌
攝護腺癌,攝護腺,血尿,排尿痛
前列腺的構造與功能
屬於男性生殖系統,主要功能是製造與貯存前列腺液,並在射精時成為精液的一部份。成年男子的前列腺約有 3 公分長,重約 20 公克。它位於骨盆腔,膀胱之下,直腸之前。尿道出膀胱後穿過前列腺,射精時,精液也同樣從尿道射出體外。 前列腺由許多小腺體構成,它們分泌的前列腺液佔精液的 20–30% 體積。前列腺細胞的增殖要靠各種男性荷爾蒙來調節,包括產自睾丸的睾固酮(Testosterone)、來自腎上腺的脫氫表雄酮 DHEA(Dehydroepiandrosterone)和前列腺本身製造的二氫睾固酮(DHT, dihydrotestosterone)。男性荷爾蒙也掌管第二性徵的表現,如臉部的鬍鬚和多於女性的肌肉量。
前列腺癌的症狀
早期的前列腺癌大多沒有症狀,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發現 PSA 值升高,進一步追查才發現。然而有時前列腺癌也會引起症狀,而且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狀很類似,包括頻尿、夜間多尿、排尿困難、尿流細小、血尿、排尿痛等。 前列腺癌也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礙,例如勃起困難、射精疼痛。較嚴重的前列腺癌若侵犯身體其他部位,就可能引起相對應的症狀,其中以骨痛最常見,多半發生在脊椎、骨盆或肋骨。癌細胞侵犯脊椎後可能造成骨折、脊髓神經壓迫,導致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。 (A) 正常細胞若損壞而無法修復時,會自行凋亡。 (B) 癌細胞不會凋亡,結果持續增殖而不受控制。
流行病學與危險因子
造成前列腺癌的原因迄今未知。男性的致病危險因子包括年齡、遺傳、種族、飲食、生活習慣、藥物等,主要的因子在於年齡。前列腺癌在 45 歲以下少見,危險性隨著年齡增加,平均診斷年齡約為 70 歲。不過,許多人終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有前列腺癌。 屍檢研究顯示,50 歲以上男性中約有 30% 前列腺內存在癌細胞,70 歲以上者比例可高達 80%。美國 2005 年預計新確診前列腺癌患者 230,000 例,死亡人數約 30,000 例。
篩檢方法
肛門指檢:檢查者戴手套、塗潤滑劑,將手指伸入肛門內直腸檢查前列腺的大小、形狀與質地。形狀不規則或質地異常需進一步檢查。該檢查僅觸及前列腺背面,但 85% 前列腺癌發生於此區。 前列腺特異抗原(PSA):血液檢查 PSA 值,可輔助偵測異常,但需配合其他檢查。
確立診斷的方法
唯一能確診前列腺癌的方法是切片檢查(活檢)。在切片檢查前,還可進行尿道鏡檢查或直腸超音波檢查,以提供更多資訊。
前列腺癌的治療選擇
治療包括觀察等待、手術、放射治療、化學治療、荷爾蒙治療,或多種方法合併。治療選擇需依腫瘤分期、癌細胞惡性程度(Gleason score)、血中 PSA 濃度、患者年齡與體能評估,並考慮生活品質影響。
手術治療
前列腺切除術:常用於早期前列腺癌,或放射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。最常用的是恥骨後前列腺根除術,另有經會陰前列腺根除術。治癒率約 70%。 併發症包括尿失禁與陽痿,分別發生於約 40% 與相當比例患者。藥物(如 Viagra、Cialis、Levitra)或陰莖假體植入可改善部分性功能問題。
放射治療
以游離性輻射破壞癌細胞 DNA,分為外部照射與近接治療。外部照射使用多角度輻射減少周邊組織傷害;近接治療將放射源(碘-125、鈀-133 等)植入前列腺內,持續釋放伽瑪射線治療癌症。
冷凍治療
從會陰插入冷卻棒以液態氮降至攝氏 -196 度冰凍前列腺細胞,使其壞死。冷凍治療侵入性低、可減少排尿問題,但勃起困難率高達 90%。
荷爾蒙療法
荷爾蒙療法透過外科或藥物阻斷雙氫睾酮(DHT)的生成,使癌細胞失去生長刺激。常用於已擴散的前列腺癌,或配合其他療法防止復發。 形式包括: 睾丸摘除術(外科手術移除睾丸) 抗雄性激素藥物治療 荷爾蒙療法初期有效,但 1–2 年後癌細胞可能產生抗性,因此多作為延緩病情或輔助治療。
免責聲明:療程治療前需與醫師溝通與評估,療程術後成效因個人體質反應不同,效果因人而異而有所不同
內容來源 : 文章出自 蔡岳峯 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