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服務項目> 攝護腺炎
攝護腺炎/攝護腺發炎/前列腺炎
前言
攝護腺又名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,它的位置在膀胱正下方,大小和栗子差不多。男性尿液排空的動作是經由膀胱收縮將尿液擠出,經過攝護腺再由尿道排出體外。攝護腺在年輕時的生殖過程及老年時的排尿動作中,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當攝護腺被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而造成充血、水腫、滲出,形成小膿腫,甚至局限性較大膿腫時,稱為急性前列腺炎。
分類
美國 NIH 的共識會議(1998)將攝護腺炎依其症狀及引起原因,可區分為以下四大類:
‧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
‧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
‧慢性攝護腺炎 / 慢性骨盆疼痛綜合症
‧無症狀炎症性攝護腺炎
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
是由細菌引起的攝護腺組織的急性炎症,稱之為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。
臨床表現
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發病較急,通常病患症狀明顯,常會出現寒顫、發燒、下背部疼痛、會陰部疼痛、尿急、頻尿、夜尿、排尿困難、肌肉疼痛、關節疼痛等症狀。
肛門指診檢查通常可發現攝護腺腫大並且有明顯觸痛感。此時嚴禁攝護腺按摩。可行的檢查方式為取終末段尿做細菌培養,找出致病菌並決定治療方案。
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的治療
一般來說,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以透過適當的抗生素治療,大多數患者能有效治癒,不會轉變為慢性前列腺炎。但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確實,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可能發展為攝護腺膿腫或慢性攝護腺炎。
預後
如果得到及時診斷及正確治療,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的預後良好。慢性攝護腺炎的臨床表現則較為複雜。
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
常見致病菌與傳染途徑與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相同,主要以反覆發作、難以治癒的尿路感染為特徵。在抗菌治療期間,尿路感染可以被控制,但停用抗菌素後不久便可能再次發作。
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的臨床表現
症狀通常沒有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嚴重,常見症狀包括尿急、頻尿、夜尿、排尿困難、下背部或會陰部疼痛、肌肉疼痛、關節疼痛。
許多患者還會有小腹脹痛、睾丸疼痛、尿道刺痛、腰痛等症狀,甚至波及陰莖、精索、睾丸陰囊、小腹、腹股溝(大腿根部)、大腿、直腸等部位。後尿道與會陰脹痛、肛門下墜不適感,在下蹲、大便及長時間坐姿時會加重。
此外,有些病人可能完全沒有症狀。
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的治療
治療相對麻煩,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藥物治療,部分患者甚至需要 2–3 個月才有明顯成效。
在飲食上需避免刺激膀胱的食物,例如酒精、含咖啡因飲料、柑橘果汁和辛辣食物。多喝水、常排尿,有助於沖刷尿道、排走細菌。
免責聲明療程治療前需與醫師溝通與評估,療程術後成效因個人體質反應不同,效果因人而異而有所不同
內容來源:文章出自 蔡岳峰 醫師